恩萊特科技 半導體無痛升級助力
- Enlight Technology
- Apr 21
- 4 min read
以國際級工具+在地化訓練與技術服務 提供產業精準方案
台灣半導體產值在2024年達5.3兆元,2025年預估突破6.2兆,產業動能強勁,背後卻潛藏隱憂:晶片設計複雜度激增,人才供給卻跟不上腳步,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,效率成為能否生存的分水嶺。
面對這場「設計效能」與「人才荒」的雙重壓力,恩萊特科技站上火線,以國際級工具+在地化訓練與技術服務,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打造一條「無痛升級」的關鍵路徑。

一站式解方 解決人才荒
根據《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》,到2030年台灣IC設計產業將需9.6萬名專業人才,缺口恐超過2萬人,這對整體半導體供應鏈都是警訊,對中小型IC設計公司來說,沒有穩定的設計能力,無法及時交出設計,客戶不等你,案子就流向競爭者了。特別是在被譽為下世代關鍵技術的矽光子領域,設計人才幾乎是一片真空。Yole Intelligence預測,2027年全球矽光子市場將突破50億美元、年複合成長率達30%。台灣擁有晶圓與封裝強項,但設計端人才的缺口,成為進軍下一世代的關鍵問題。
恩萊特科技選擇從源頭破局,設計訓練不是課堂,是產業實戰。2025年恩萊特科技攜手中華民國光電學會與矽光子設計工具Latitude Design Systems,共同推出台灣首個「矽光子產業級實務課程」。課程聚焦設計流程全貌,從PDK、布局、模擬到投片,由一線產學專家親自授課,讓學員從學術思維轉換為產品思維。學員可直接操作業界標準工具PIC Studio,並使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(UNSW)的PDK,完成完整設計驗證。對缺乏內部培訓資源的中小企業而言,這不只是教育資源,而是設計起跑線上的生存差距。

滿足核心需求 引領技術落地
設計工具從來不是關鍵,會用、用得快、用得出成果,才是許多客戶選擇恩萊特的理由。作為Siemens EDA在台灣的長期合作夥伴,恩萊特不僅代理國際一線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,同時憑藉深厚的在地化專業知識與技術服務能力,為台灣半導體客戶打造更具實效的解決方案。恩萊特科技總經理蘇正宇強調:「我們提供的不只是技術工具,更是針對客戶需求的精準解決方案,這是恩萊特的核心競爭力。」
恩萊特的技術團隊橫跨 IC設計、測試、MEMS、感測器與PCB布局、電子製造等不同階段,不只是懂工具,更懂流程,能從規格輸入端開始協助,直到投片、測試甚至是製造階段,完成整體設計驗證支援,這些整合能力,讓恩萊特科技在台灣的EDA市場中脫穎而出,從工具代理商進階為客戶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供應商。

強化設計戰力 減少錯誤流程
導入工具只是第一步,關鍵在於能不能順利交出設計結果。對半導體產業而言,從晶片層級(IC Level)到電路板層級(Board Level)、從模擬到投片、從設計到生產,每一階段的設計流程都可能成為效率瓶頸或時程風險的起點。這些設計挑戰,對於資源有限的新創公司、中小型開發團隊而言,壓力特別巨大。
以IC設計為例,恩萊特科技技術團隊具備熟悉設計流程與自動化腳本撰寫能力,可協助客戶撰寫TCL腳本,優化流程設定與模擬環節,減少手動錯誤與流程瓶頸;而在PCB設計端,則能提供元件建置、客製化專案與SI/PI(訊號與電源完整性)分析等技術支援,協助客戶釐清設計風險並加快產品驗證進度。從「會用工具」與「能完成設計」的距離,正是恩萊特設計服務的價值所在。透過對工具的理解,加上對產業場景的熟悉,恩萊特技術團隊能在導入初期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導與流程整合建議,幫助客戶縮短適應曲線,提升設計成功率。這樣的模式,特別適合需要快速上線、但尚未建構完整設計團隊的客戶。恩萊特所提供的服務,讓這些團隊能更安心地採用先進EDA工具,並在過程中建立能力。
補上關鍵拼圖 決勝下個10年
面對設計複雜度攀升、技術門檻提高與人才斷層同時襲來的挑戰,台灣若要持續站穩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,設計端與導入端的全面升級,將是產業能否突破上限的關鍵。恩萊特科技正透過一套「訓練+工具+設計服務」的落地模式,協助企業從早期設計、模擬到布局設計,進一步延伸到電子製造的新產品導入(NPI)與製造執行系統(MES)整合需求。無論是矽光子、MEMS、IC、PCB 或任何跨領域整合應用,設計與導入的落差,正是當前台灣中小企業最迫切的瓶頸之一。恩萊特科技的角色,是幫助這些企業補上這塊關鍵拼圖,讓技術力成為市場競爭力。而恩萊特科技的目標,是讓每一個設計想法都有實現的可能,每一家有潛力的企業都有機會站上高峰,布局全球市場。
Comments